这几天
人人应该都感受到
寒潮的威力了吧?
此次寒潮不仅带来了
今冬以来的最低气温
还带来了大范围雨雪
今日(29日)
雨雪天气将延伸至南方区域
部分区域还将泛起暴雪
这次寒潮过程之猛
让人想到2016年那次“霸王级”寒潮
那时南方多地遭受雪灾
给人们生产生涯带来严重影响
2016年1月22日,浙江安吉孝丰镇一家木制品厂房被雪压塌。图片泉源:中新网
看到这
有人有疑问
看似小小的雪花
为何会有云云威力?
能够将树木压断
令衡宇坍毁?
雪的重量不容小觑
那么,若何估算雪有多重呢?
咱们先来领会
降水量和积雪深度这两个观点
降水量是指气象观测职员用尺度容器将12小时或24小时内采集到的雪化成水后,丈量获得的数值,以毫米为单元。
积雪深度就是通常我们看到的雪的厚度,是积雪外面到地面的垂直距离,以毫米为单元。
通常情况下
一毫米降雪能积若干雪
与地面温度和雪中的含水量等因素有关
若是地面温度较高,雪落到地面就立马会融化,也就不能形成积雪;
若是雪中含水量大,积雪就相对薄一些,而含水量少,积雪深度就相对深一些。
数据显示,在通常情况下,1毫米的降水量,在北方相当于下了8至10毫米厚的雪,在南方则相当于下了6至8毫米厚的雪,主要是因为北方雪的含水量比南方低。
1毫米降雪积雪量南北方差异对照
新雪的密度约为每立方厘米0.05-0.1克,由此我们可以也许推算出:
据此
100平方米的平面屋顶
若是积雪20厘米厚
那么房顶就会蒙受1至2吨的重压
若是是浅易搭建的衡宇
风险可想而知
那么
又有人问了
南北方的雪杀伤力一样吗?
事实上
在南方区域下的雪和北方区域下的雪
虽然都是雪
,,欢迎进入欧博平台网站(www.aLLbetgame.us),www.aLLbetgame.us开放欧博平台网址、欧博注册、欧博APP下载、欧博客户端下载、欧博游戏等业务。
但却有些差别
这又引出了两个新名词:
“干雪”和“湿雪”
举个例子
通过看打雪仗的效果
你便可以轻松鉴别干雪与湿雪:
一脱手就四散开来的雪就是干雪
而这种极易成团的雪就是湿雪
干雪一样平时多漫衍在东北、新疆等地,雪中只是冰和空气,没有水,这种雪就是干雪;干雪没有粘性,易被风吹走,落在屋顶和衣服上不留湿痕。
湿雪多为南方产,雪中含有许多水分,一样平时是几片雪花粘连在一起,形成大雪片;容易附在物体外面,不容易被风吹走,有粘性,在地面和衣服上都留有湿痕。
湿雪的含水量大
危害性相对干雪来说更大一些
“干雪”“湿雪”都是怎么形成的?
着实“干雪”“湿雪”
是由降雪时的空气温度所决议的
我们都知道雪花是由冰晶组成的
只有空气温度在0℃以下的时刻
冰晶才不会融化
雪花从高空下降,气层的温度始终在0℃以下,这就使得它们能够以雪花的姿态,下降到地面而成为“干雪”。
有的时刻,高空的温度在0℃以下,但在靠近地面时,却遇到稍高于0℃的气层,雪花落入后还没来得及所有融化便落到地面了。于是就成为半融状态的“湿雪”了。
当气层的温度高于0℃时,它们就不得不变换雪花的姿态,融为水滴而下降,这就是雨。
图片泉源:新华网
雪灾的防御
01
农业生产雪灾防御
1.及早接纳有用防冻措施,抵御低温对越冬作物的侵袭,特别是要防止连续低温对作物的危害。
2.增强对大棚蔬菜和在地越冬蔬菜的治理,防止连阴雨雪、低温天气的危害,应实时消灭大棚上的积雪。
3.趁雨雪间隙实时做好降湿排涝,以防连阴雨雪天气造成田间历久积水,影响作物根系生长发育。
02
牧区畜牧业雪灾防御
1.确立草料库。在入冬前要备足草料,在条件好的区域,可以扩大草场面积和确立人工饲料基地,莳植饲料作物和优良牧草,为草料库提供足够的草料, 以解决雪灾时代的饲料问题。
2.增强棚圈建设。暴风雪即将来暂且应对牧区温室、大棚、畜舍等设施举行加固,防止被积雪压垮。在雪灾发生后执行牲畜圈养,制止受到风雪的直接危害。若在放牧转场中,则要行使避风向阳、干燥的地形,垒筑防风墙、防雪墙,尽可能做到避寒防冻,以减轻暴风雪的危害。
03
都会雪灾防御
实时撒播路面融雪剂。降雪后,高速公路和都会市区应实时消灭路面积雪。在泛起强烈的暴风雪时,应只管制止出行或停车避让,交通部门必要时要关闭公路、铁路和航运交通,防止发生交通事故。
04
小我私家防御
1.防滑:出行只管选择穿着防滑的鞋子,防止意外滑倒;步行只管踩在厚厚的积雪上,注重避开浮冰和积水,走路只管抬起脚,着实地踩下去,以削减鞋底和地面的摩擦力,降低摔倒的可能性。
2.防摔:建议平时骑电动车和自行车的人,只管选择步行或公共交通出行。
3.防砸:降雪较大时,行人应该只管远离树木、广告牌、暂且建筑物、电线杆等,谨防因坍塌被砸伤。
4.防磕:由于雪的笼罩,道路上许多“陷阱”会被遮住,因此,应万万小心,注重低洼、井盖、建筑材料上的钉子等。
最后
小编重点提醒南方的宝宝们
天寒地冻
用电暖气、电热风等取暖和时
也一定要注重平安!
参考资料:中国气象新闻网 新华网 中国天气网等
网友评论